哈佛商學院Essays的重要性
美國的MBA和國內有著很大的區(qū)別。五門考試成績,2至3封推薦信和面試通常是國內MBA入學的要求;而美國商學院則不僅要求申請者提供GMAT成績,推薦信,還要提供大學成績(GPA),更重要的是申請者如何認識自己和看待自己的個人陳述(essays)。
Harvard商學院這幾年來每年的申請者都在8000人以上,其中有40%左右的申請者GMAT分數(shù)在710以上(Harvard平均分為690),為何每年只錄取8千人其中的不過13%呢?僅僅一個GMAT高分,商學院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你。那么如何才能使商學院真正全面地認識你,最終錄取你呢?答案是你如何在商學院面前表現(xiàn)出一個真實,生動,與眾不同的你。
衡量錄取與否最重要的標準
學業(yè)能力的有力證明(這一點可以用申請人提供的成績單、推薦信和GMAT分數(shù)作為參考);
候選人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有力證明,范圍涉及他們的全職工作、義工及課外兼職;
未來潛在的領導能力。我們希望發(fā)現(xiàn)某種我們特別在意的個人品質和性格特征。諸如誠實、正直、成熟、守信等。有些是預料得到的,還有一些特點就不那么好預料,如自我意識、自尊、同情心、冒險精神、樂于處理棘手問題等。所有這些品質和性格均有助于我們的研究生和其他商業(yè)領導者走向成功。
多做自我評估,對生活做出反省
如果他們曾有機會作領導,或者被別人影響過,他們在這個時期是如何表現(xiàn)的。申請人在準備個人自述時應該做的事情是:多做自我評估,對生活做出反省,用特別的事件陳述自己的失敗或者成功,對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做出反省,因為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非常坦白、真實的申請人。
坦率并真實表現(xiàn)出品質和成長經(jīng)歷
如果他們能夠非常坦率,像回答老朋友那樣回答我們的問題,對我們的幫助會很大,而且,從長遠看來,對他們自身也有益。因為我們想了解的是一個整體的人。有時候,申請人認為,因為他們申請的是商學院,所以個人自述就應該全部圍繞他們對商業(yè)所抱的長久的興趣來構思。事實上,有些對他們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,并不一定與商業(yè)經(jīng)歷相關。但是,談論這些應表現(xiàn)出一些讓我們喜歡的品質。所以,當申請人對此避而不談時,意味著給自己造成了損害。
嚴肅對待并不斷自省的自傳
試一試給自己一星期的時間把個人自述丟到一邊,然后在把它寄給我們之前,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寫的東西。我們經(jīng)常會接到一些電話,申請人急于“發(fā)表”自傳,不久就后悔,希望我們再給他們一次機會。因此,先把自傳放上幾天;然后問自己:“這是我真實的形象嗎?如果有人以前不認識我,讀完自傳后他們就能真正了解我了嗎?”有時候,申請人身陷局中,不愿意給自己留點這種自省的時間。要嚴肅對待你的自傳。
用書面申請資料來爭取面試機會
申請人常常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們看重的是他們的頭銜,是他們比同代人晉升得快的事實(舉例而言),他們還認為個人自述并不重要,因為他們有份量很重的推薦信,他們的頭銜和薪水足夠說明一切。他們想:“這么快的晉升足夠爭取到面試了。那時,我就會利用這個時機讓自己與眾不同?!钡牵聦嵣?,我們首先要根據(jù)書面申請資料來決定面試哪一個人。任何一個人,不管他有著如何成功的背景,他都要留出一段時間認真地準備個人自述;不應該自認為我們會在意他們目前所處的位置,因而就不去關注自傳的內容。
任何一個人,不管他有著如何成功的背景,他都要留出一段時間認真地準備個人自述;不應該自認為我們會在意他們目前所處的位置,因而就不必關注自傳的內容。
另一個問題就是,有些人給我們的回答是樣板式的。有人對他們說:“我申請哈佛時說了三件事,”于是他們也談同樣的三件事(這些事對他們自己并不見得重要),所以,我們無法得到申請人的完整印象。
并非每一個人都有面試的機會。但是也并不是說有面試機會的人都可以被錄取,相信這一點大多數(shù)人都可以理解。去年,參加面試的人的錄取比例為55%。但是從歷史上看;這一比例應該在50%左右。今年,80%被錄取的學生都經(jīng)歷過面試。
我們仍然繼續(xù)提出大量的個人自述問題,這樣做是想得到一個對申請人完整的認識,了解他是個什么樣的人,GMAT分數(shù)并不能幫助我們做到這些,所以10年后我們再次要求提供GMAT成績并不意味著要減少個人自述的份量。因為GMAT不能告訴我們這個人是誰,這個人在與人交往中取得了什么經(jīng)驗,他又從失敗中得到了什么教訓。